養殖大棚能夠充分利用太陽能和畜禽自身所散發的熱量,提高舍內溫度,減少熱能損耗,降低維持需要,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和養禽經濟效益。
大棚養殖可以針對很多動物,如肉雞、肉鴨、肉牛、白鵝、魚、蝦、黃鱔等很多動物,大棚養殖的一大好處是,能夠克服環境因素對動物飼養造成的影響,使動物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成長,同時保證一定的質量。大棚養殖從經濟效益上來說,可謂是翻倍的提高。大棚養殖其實質是提供合適的溫度、濕度、光照度以及水和環境衛生。
冬季天氣寒冷,對牲畜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,為使牲畜安全越冬,正常生長,養殖戶必須在養殖大棚上加強防寒保暖工作。具體要做好以下九點:
一、修整養殖舍。將養殖舍頂部、后窗和風洞堵嚴,并縮小圈門或在舍門口懸掛草簾,以防冷空氣和賊風的侵襲。
二、在養殖圈上搭建塑料暖棚。以木桿、高粱秸稈等支撐物作棚架,上邊覆蓋留有通氣孔的塑料薄膜,而后將塑料薄膜四周用泥沙、草捆等壓嚴,這樣,可提高舍內溫度,達到保暖防寒目的。
三、建套圈。在舍內背風的一角,用土坯或磚砌成一個小套間,圈墻高1米,并留有供牲畜自由出入的小門,上面用稻草蓋嚴,內鋪柔軟的干草。套圈的大小可根據養殖數量的多少而定。在寒冷時,牲畜可進入套圈避寒取暖。
四、圈內鋪墊干草。為防止圈內潮濕,降低空氣濕度,圈內要鋪墊柔軟的干草。同時還要注意勤換墊草,以保持圈內干燥。
五、增大飼養密度。為提高圈溫,使牲畜擠在一起互相取暖,可適當增加圈內養殖數量。
六、建地下火道或配置電熱板。有條件的養豬戶,可在舍內建造地下火道或配置電熱板,以利于提高圈溫。
七、調整飼喂方式。根據冬季氣溫低晝短夜長和晝夜溫差大的特點,每天除早、中、晚各喂一次飼料外,在夜間12點左右再加喂一次夜食,喂食的溫度以30℃~40℃為宜。冬季需水量較少,食宜稠不宜稀,如喂干料,喂后讓適量飲些溫水,切忌喂冷水。
九、增強牲畜的抗寒能力。在冬季,常常因為所怕冷而蜷縮成團,不愿活動。為了增強牲畜自身的抗寒能力,每天中午應將其趕出圈舍讓其活動活動。